离开上海需要什么证明吗(上海市公积金提取简化手续)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离开上海需要什么证明吗(上海市公积金提取简化手续))
关于【离开上海需要什么证明吗】:离开上海公积金可以取出来吗?,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离开上海公积金是可以取出来的。
职工离开上海以后提取公积金的流程如下:
1、申请人需要提前准备好提取公积金所需要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证明材料的复印件,需要准备的材料有: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上海市单位退工证明、提取公积金申请表、储蓄卡、上海市住房公积金提取证明、申请人与外省市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证明等材料。
2、住房公积金提取证明是需要申请人到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所在单位提交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书并拿到该单位出具的提取证明。
3、申请人在准备好提取住房公积金所需的材料后可到建设银行区县支行公积金业务专柜办理提取手续。
离开上海申请提取公积金的职工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条件:
1、职工正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
2、职工因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
3、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已终止劳动关系。
4、职工的户口迁出本市或出境定居。
5、职工户籍属于非沪籍。
6、职工在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偿还房贷。
根据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上海市单位的职工离开上海后,将对该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进行封存。上海市本地辞职职工的公积金在封存后12个月才可销户提取,而非上海市本地辞职职工的公积金在封存后可即时销户提取。
第2步:进入市民中心后,在第一排找到公积金;
第3步:点公积金进入后,在中间的位置找到租房提取公积金;
第4步:点进去后,点击申请,按照步骤填写资料即可。
特别提醒以下几点:
1、法院判决离婚的,丧偶的,不能在这个渠道申请,只能去线下柜台申请;
2、申请人每月上半月完成受理的,第一笔提取资金当月月末前自动到账,如果是下本月受理的,次月月末前到账;
3、租赁提取生效期内,也就是租房信息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每三个月自动审核通过,如果租房合同到期了,需要重新申请;
4、信息不能乱填,公积金中心会核实,如果连续四次提取失败的,租赁提取业务终止。
本文关键词:这就是关于《离开上海需要什么证明吗(上海市公积金提取简化手续)》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上海公积金贷款须知
- 2022年上海落户社保缴纳要求,再不了解就晚了!
- 公积金贷款二套房认定 上海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
- 公司办理员工退社保要什么材料
- 一点就通|新版社保卡办理去哪里咨询?
- MPAccer拿到这个证书到底有多香?100w补贴、直接落户……
- 非上海户口上海交社保
- 交够20年社保, 可在上海落户 太漫长,年轻人等不起,也等不及!
- 2022年上海提取公积金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指南
- 辟谣!没有单位就不能交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了解一下~
- 上海居转户落户过程分享~2
- 上海社保断缴的影响有哪些
热门文章
- 深圳高层次人才引进消息:共8人获得2022年福田英才荟奖励!
- 深圳集体户户口孩子怎么落户应届毕业生入户秒批
- 深圳残疾人社保政策
- 2020年招工入深户落户秒批还需要缴纳社保
- 2017深圳少儿医保办理要什么材料
- 关系到你落户深圳、升职加薪!这个证用处超多
- 深圳居住证忘记用户名
- 非深户购买少儿医保只有母亲社保满一年行吗
- 看看这些往届深圳本科生落户信息分享,是否深不可测?
- 深圳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一般多少,越高越好吗
- 深圳市公租房到底能省多少钱?有哪些好处?
- 2021年8月市本级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拟发放名单的公示
最新文档
-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落实人才和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政策的通知
- 2019上海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申请贷款补贴条件
- 外地人在上海缴纳社保,能享受上海的养老待遇吗?
- 拥有上海户口后怎么办变更社保
- 2021年上海落户社保基数要求,上海户口申请条件新规定!
- 多地住房公积金政策收紧 异地购房提取难度加大
- 上海落户一社保基数要不要提前准备?
- 上海就业补贴领取流程
- 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政策,2022农村户口生育补贴多少钱?
- 注意:上海社保断交有什么影响?可以补缴吗?
- 2022上海落户新政策解读!社保基数保持不变!
- 上海户口去外地新单位工作,在上海交的社保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