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台“非深户社保1改3”楼市政策补充细则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积分入户 落户咨询
(深圳出台“非深户社保1改3”楼市政策补充细则)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徐强)昨日,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向媒体发布《关于非深户居民购房限购相关事宜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非深户社保1改3”等政策的执行细则做了进一步补充。
今年3月2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6条楼市调控新政策,其中提出“非深户社保1改3”的规定。3月28日,针对外界关心的“非深户社保1改3”执行时间问题,市规划国土委发布执行细则,规定3月25日(含25日)前有网签合同、网签认购书或者能提供相关银行转账有效凭证的,可视同已发生交易,可按新政发布前的限购条件执行。
此次《通知》将非深户在3月25日(含25日)前的购房行为细化为三种情况和处理方式。
第一种情况:境内非深户居民购房,实际交易行为发生在3月25日(含25日)之前,且连续计算满1年及以上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在3月25日(含25日)之前已网签预售商品房认购书的,须提交网签预售商品房认购书。
第二种情况:未能在3月25日(含25日当天)前网签的市民,须在6月24日(含6月24日)之前申请登记,并增加提交以下购房证明之一:一、买方向卖方支付购房定金、部分或全部房款(不含现金支付)的银行转账有效凭证(POS机购房签购单、购房转账单等,收款人需为卖方)。二、卖方通过中介收取定金、部分或全部房款(不含现金支付)的,还应当提交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或委托中介机构代收的协议书;购房资金监管协议及支付相应费用的银行转账有效凭证。
第三种情况:3月25日之前未网签合同或者预售认购书,且于6月24日(含当天)之后申请的,则不予受理。
而3月25日(不含25日)之后有购房行为的非深户居民,须提交的社保或者个税证明材料要满足3年及以上(不含继缴和补缴)这一条件。
《通知》还对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保证明材料做出了调整:以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作为证明材料的,调整为提交税务部门出具的自3月25日起向前连续计算满1年及以上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证明材料;以个人社保作为证明材料的,调整为通过社保局提供的端口进行审核,将不再提交社保缴交清单。
另外,《通知》对境外机构和个人的购房政策做了补充说明:港澳台居民、华侨和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外籍人员只需提交自用、自住承诺书,便可以购买一套住宅;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的企业除外),可以购买自用的办公商品房,但需提交自用承诺书。
(责编:tibet)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深圳最低档社保基数
- 深圳二档社保个人缴费多少
- 2022深圳社保一档、二档、三多少钱?深圳社保一二三档报销比例是多少?
- 财经聚焦·中介乱象|户口、社保、婚姻限购都可“定向爆破” 猖獗的中介耗损调控成效
- 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2022,社保要缴纳多久?
- 农村养老保险交费分几档交一百是几档?
- 非深户能单独交医保吗
- 自费社保太坑了亏大了(自费买一档还是二档好)
- 深户住院医疗保险也可以看门诊吗
- 深圳市新生儿医保规定一个月搞定
- 深圳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调整
- 社保常见问题解答;多大年龄不能买社保?
热门文章
- 最全!社保卡、身份证…深圳10大重要证件补办攻略!
- 重新认识深圳落户积分集体户:从复杂到简单的应对新方法
- 远城区户籍居民 不用办理居住证
- 2020年深圳落户在职人才引进流程政策解读-入户必读
- 一文说清社保一二三档有什么区别?缴费基数是什么?费用怎么算?
- 深圳社保缴费基数分几级 深圳社保二档缴费标准
- 深圳个人社保开户流程
- 深圳入户加分认准它
- 深圳住房入户,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流程
- 2021社保缴费分几个档次?自己买社保买哪个档好?个人交养老保险交哪个档位合算
- 去香港不带身份证带深圳的居住证行吗?
- 非深户办理居住证和居住登记有什么好处
最新文档
- 非深户买社保买几档最值?分析不同档位的性价比!
- 非深户必看,在深圳退休能领取养老金吗?
- 深圳社保断交一年销户
- 深户个人交社保流程小小的指点让您受用
- 非深户退休交社保怎么办理流程
- 深户社保个人怎么交
- 非深户在深购房条件需缴纳社保满一年
- 2022深圳养老金每月基本领多少
- 非深户深圳社保个人怎么办理,非深户个人社保怎么交
- 我是非深户在深圳交了社保20年了、医保、住房公积金都有请问能申请安居房吗
- 辞职后社保断交怎么处理?
- 非深户第一档生育保险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