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公租房 “i深圳”助你“住有宜居”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积分入户 落户咨询
(公积金公租房 “i深圳”助你“住有宜居”)
晶报讯(记者林菲)昨天,小i给大家介绍了中让深圳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相关服务功能,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是“青年篇”。提供的人才引进补贴、专业人才认定、高层次人才奖励、公租房申请、安居房配售等服务功能,让在深圳奋斗的青年人更有幸福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上持续发力。作为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推出人才引进补贴、专业人才认定、高层次人才奖励、公租房申请、安居房配售等服务功能,为实现“劳有厚得、住有宜居”提供主动、精准的政府服务。
2019年深圳市人才引进职业技能综合水平测试上个月刚刚结束,持有外地职业技能资格证的申请人须参加并通过这个测试后才能正式申办人才引进。部分人测试合格后,却对下一步如何办理人才引进业务产生了疑问。对此,人才专区推出了在职人才引进办事指南、申请人才引进补贴、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为这些人提供了便利。
打开,点击专区服务,就能找到人才服务专区。测试合格后,市民如办理人才引进,可按照其向市(区)人力资源部门正式申办人才引进时的人才引进政策执行。在在职人才引进一项内,市民就能查看到福田、南山、宝安等区在职人才引进秒批指南,可以了解到所需材料清单、受理条件、办理流程、法定办结时限等重要信息。申请人才引进落户成功且满足补贴申领条件的市民,还可以在APP领取新引进人才补贴。除此以外,市民还可在APP内办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职业资格证书信息修改及遗失补发等职业资格服务。
衣食住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四件事,如今,大家已经不再缺吃少穿,“住”这件事,显得愈发重要了。而上的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专区就是为深圳人的“住”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在市住建局专区首页公积金板块,用户只需刷脸认证即可查询公积金账户明细、预约公积金办事,还能申请在线提取公积金。目前,公积金在线提取支持“租房提取”和“其他住房消费提取”等四种类型,用于支付房租等事项。如果需要进行其他类型的提取,市民也可以直接在“预约提取”模块中选择提取类型,预约到线下进行办理。在公共租赁住房板块,为市民提供了官方的公租房和安居房申请指南和各类问题解答。同时,专区还提供了公租房、安居房的轮候信息查询服务,市民申请后,用手机就能随时查询自己的轮候结果。通过的统一账户体系,市民实名认证登录APP后,一键即可查询自己的轮候情况,十分方便快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大学生办理失业证有什么好处,失业证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 深圳补缴社保最新政策及一次性补缴规定
- 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
- 非深户买深圳医保一档还是二档好
- 深圳户口如何自己交社保?
- 积分入深户是集体户还是个人
- 重磅!深圳楼市新政:落户3年+社保/个税36个月,才能购房
- 深圳户口社保一个月交多少钱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
- 深圳失业金多少钱一个月 2021深圳失业金领取标准
- 非深户是否可以深圳补缴社保?非深户建议挂靠公司补缴社保
- 2021年深圳社保个人缴费标准基数及比例 2021深圳自费社保要交多少钱一个月?
- 非深户社保断了一个月有影响吗?如何进行补交?
热门文章
- 社保缴费一目了然 微信绑定社保卡实时提醒社保账户变动
- 电子居住证即将启用!
- 深户社保一档多少钱
- 2016年深圳积分入户快速增加积分攻略!
- 补办居住证需要什么材料?
- 深圳本科如何快速入户(2021年入深圳户口条件)
- 100个深圳社保常见问题回答
- 深户社保补缴怎么办理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 请问如何申请高龄老人津贴?
- 深户社保交多少
- 2020年本科以下的学历能够入深户吗?
- 2019深圳市人才引进补贴
最新文档
- 非深户买社保买几档最值?分析不同档位的性价比!
- 非深户必看,在深圳退休能领取养老金吗?
- 深圳社保断交一年销户
- 深户个人交社保流程小小的指点让您受用
- 非深户退休交社保怎么办理流程
- 深户社保个人怎么交
- 非深户在深购房条件需缴纳社保满一年
- 2022深圳养老金每月基本领多少
- 非深户深圳社保个人怎么办理,非深户个人社保怎么交
- 我是非深户在深圳交了社保20年了、医保、住房公积金都有请问能申请安居房吗
- 辞职后社保断交怎么处理?
- 非深户第一档生育保险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