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又出怪事,深户缴费两年不变惹人烦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积分入户 落户咨询
(社保又出怪事,深户缴费两年不变惹人烦)
十多年来我每月都会查询家庭人员社保缴费情况并做记录。并非我小气和斤斤计较,作为公民,维护自己的个人权益和监督社保管理本就是公民责任。因此对社保管理也提出过不少异议和建议。
据个人观察,深圳各区社保管理情况各时期都会有差异,龙岗区5年前个人帐户积累数据一般都会延7-15日上网查到,福田的一般需5-10日,南山一般都在3-7日内。因夫人也退休了,福田近年我不清楚,不予置评。龙岗有所改善,一般个人扣社保25日前,次月5日基本能查到。但南山区近年来是今不如昔了,18日扣费,须次月1-5才能查到需15天以上。感觉南山去年成为了全市社保系统的群众路线活动楷模后,管理上却松懈了太多。
而5年前呢,社保扣费次日或第3天,就能在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网站上查到缴费情况。应当说,这是一种正常状态,社保基金管理公开化透明化,适时接受群众监督,才不至让老百姓的养命钱流失,电子技术进步很多,管理效率却不升反降,实在费解。
令人更困惑的是,社保缴费历年来都是按每年深圳社平工资缴费增幅自动上调实际缴费数额,但2013年初在并没有征得全体深户参保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一刀切地将深户居民缴费数额由社平工资60%缴费基数全部减低为按40%缴交(高于最低工资缴费基数),而当深圳最低工资由当时的1610无/月后现已调整2080后,深户人员缴费却两年不变,一直仍按2000元/月缴费基数扣费,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深户人员前些年部分人反映按社平工资60%为社保缴费基数个人负担太重,削减至40%故有其合理性,大多数深户人员是赞同的。但社保局也不应当一定要个人每年都去窗口申请调整吧,毕竟大家都太忙。社保管理应当更加便民,而不是既不于社保科学化管理,又苦了广大深户参保人吧。据我所知,有相当一部分深户年青人目前都在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基数在缴费,作为社保局如此作为,实在不得人心。
笔者认为,深户人员按有别于来深务工人员,按社平工资40%缴费是合理的,对部分人员要求按最低工资缴费的诉求给于同情和支持也是人性化的。但社保缴费和待遇享受是需要资源保障的,为保证参保人老有所养,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是社保制度的责任,因此其本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现在对来外地来深务工人员按最低工资缴费基数,每年都自动调整,为何却对深户人员另类处理,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行政如此不作为是难辞其究的。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深圳社保失业金能领多少
- 2019年深圳领取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 社保百问14期:在深圳缴社保需要缴满多少年,才能享受深圳待遇
- 非深户社保满一年走生育险流程。
- 2019深圳少儿医保如何申报?报销比例多少?
- 深圳社保第二档是交多少钱
- 2022年深圳南山社保费用详细介绍~4月深圳自己交社保要多少钱一个月
- 在深圳个人社保怎么交费
- 深圳打新规则再升级:社保上限不超过20年,有小孩加5分
- 深户在深圳单位上班,生育保险缴满两年,怀孕后离职,个人缴纳社保,还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 深圳自己缴社保每月多少钱?
- 深圳医疗保险一二三档区别,不同社保档次区别详解
热门文章
- 居住证原来有这么多用处!现在上这个APP办还不晚
- 请问没有居住证和工作证明可以在深圳办理异地身份证吗?
- 变与不变,2021年申请深圳户口很多人将失去入户的机会
- 深圳居住证办理的条件有哪些?
- 3个不为人知的应对2022深圳社保满五年入户的绝招!
- 深圳积分入户分数不够怎么办?
- 深圳居住证原来办理的时候是10年有效期的,今天一查怎么变成临时居住证了
- 香港人深圳临时居住证办理流程
- 深圳自考本科有什么条件
- 关于深圳居住证怎么签注
- 【公积金】深圳:2022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调整通知
- 2018深圳福田区小一初一学位申请新政策,非深户爸妈赶紧办好居住证!
最新文档
- 非深户买社保买几档最值?分析不同档位的性价比!
- 非深户必看,在深圳退休能领取养老金吗?
- 深圳社保断交一年销户
- 深户个人交社保流程小小的指点让您受用
- 非深户退休交社保怎么办理流程
- 深户社保个人怎么交
- 非深户在深购房条件需缴纳社保满一年
- 2022深圳养老金每月基本领多少
- 非深户深圳社保个人怎么办理,非深户个人社保怎么交
- 我是非深户在深圳交了社保20年了、医保、住房公积金都有请问能申请安居房吗
- 辞职后社保断交怎么处理?
- 非深户第一档生育保险报销范围